蜀汉国小力弱却备受尊崇 理由原来在这

本文已影响1.21W人 

《三国演义》是尊刘抑曹的,东吴更是其中的配角,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思想的转变,怀着同情弱者和矫枉过正的想法,如今的网络上有许多新的说法,我们这里套用一个老词叫做(翻案),就是否定三国当中蜀汉政权的合法性和怀疑蜀汉人物的真实性,对这种看法,我认为是不合适的。

这里,我以正史上的一些说法说说演义塑造蜀国形象的合理性。首先是关于历史选择的问题。为什么写三国最后会写成蜀汉是正统,用一个通行的说法是:后来的统治者们需要,因为他们都标榜自己是正统,他们继承上一个朝代是合法的,而同时和他们竞争的其他势力是不合法的。关于这个说法估计对大家没有说服力,只作为一个观点列出来。

蜀汉国小力弱却备受尊崇 理由原来在这

其次是人民选择的问题。有点象特殊时期的用语,不过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在三国时期的三个国家中,刘备政权一直是最温和的,采取的措施都更有利于下层人民的生活(这一点的史书上讲得有,在三国后的笔记中记载的民间说法中就更普遍,《裴注》里就讲得有)。象刘备从新野南逃时十万民众相随的镜头历史上极其罕见,说明什么问题呀?说明当时民众已经认为刘备更能够给他们利益,而曹操不能。诸葛亮北伐是三郡响应应该也是说明这一点的,还有关羽围襄樊的时候许昌以南大面积的响应同样说明这一点。

同时期的曹魏呢?曹操曾屠过徐州,争夺中原的时候,曹操为取得胜利对下层的剥削也比较重。就算北方稳定之后,以魏书为蓝本的《三国志》关于魏国的部分写到魏国治理比较好的也不过那么两个地方,当然民众是不能满意的。而同时期的吴国关于治理也乏善可陈,多的是和魏国在交界线两边的反复争夺,在内部对山越等民族的不断掠夺,就算是汉族人也被处以部族式管理,显然毛病多多。

关于蜀汉连年北伐的消耗问题。当我们以《三国志》为标准的时候可以看到,每次北伐蜀汉实际出动的兵力都不多,而象姜唯初期的北伐,每次才万于人,如果说这就算穷兵黩武,那魏国动则兴兵10于万又算什么?例子很多,两次汉中之战,三次伐蜀,和东吴的几次战争,魏国动兵都在10万以上,魏国几次抵抗诸葛亮用兵也在10万以上,后来司马昭征讨诸葛诞动用了26万人,这个对老百姓的影响又难道不大?东吴的征战也不少,动兵数也次次巨大,何况东吴在孙权死后政局反复,哪一次下层人不跟着吃亏?

关于蜀汉政权领导人格的问题。刘禅当然不能用来做例子,刘备的人格力量在三大强势领导人中是最好的,没有乱杀过大臣,相反,田豫因为母亲老了,刘备就放他北归,徐庶因为母亲被俘,刘备就让他投奔曹操,对下属推心置腹,一般也没有屈过才,因此,至少在理念上,刘备是完美的领导人。

蜀汉国小力弱却备受尊崇 理由原来在这 第2张

曹操呢?用人当然没问题,但是反面的例子也多,各位熟知三国,就不用我多说了。孙权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刚愎自用,他和东吴最能干的两个人都没搞好关系,一个是张昭,另一个是陆逊。当然后面两个杀害大臣的时候往往还干点灭三族几族的,试想,有几个敢喜欢他们呀?

关于蜀汉的另一个实际的领导人诸葛亮,用史书的评价(特别是陈寿和裴松之的评价)都是没有人格问题的。关于蜀汉政权的人才问题。蜀汉的前期是没有人才问题的,恰恰的人才丰富。智谋之士如诸葛亮,在三国志中几乎没有人能够比他更高明了。庞统被陈寿比作荀彧,法正被比作郭嘉,荀攸。在武力方面,关羽张飞被当时后后世几百年推崇为万人敌,同时期的其他武将们都没荣幸得到这个称号,马超曾给曹操制造过很大的麻烦,而黄忠更斩杀了曹魏著名的方面大将夏侯渊(夏侯渊是平定西凉的功臣,马超就是被他追到汉中的)。还有其他的许多人呢,赵云?蒋琬?费玮?姜唯?魏延?王平?这么优秀的人才集中在小小的西蜀,能说人才不够?关于这些人与吴魏的人哪个要更厉害一点,并不是我要讲的重点,数据化的显示也不一定合拍,但蜀国已经给后世留下了足够的偶像是没有错的了。

最后,回到文首,刘备是姓刘的,这也是一条。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