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古人是如何提供粮食的 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本文已影响2.39W人 

对古代打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大军出征,是如何供给军粮呢?真的要浩浩荡荡带上的粮草吗?

军粮供应是作战的生命线。古人针对解决军粮供应问题进行了长期的实践探索,但是长线运输、开垦军屯、随军携带、设置军仓、以战养战、就近筹粮等成为主要方式。

古代打仗古人是如何提供粮食的 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第一,为保障大规模作战需要,不得不进行远距离运送军粮

古代大军出征,多是赴边作战,而边境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农业生产规模较小,只有从中原地带运送粮草才能满足大规模大军的需要。汉武帝对匈奴作战,粮食就成了大问题,于是就征集民夫来运粮,工具自备,大的家庭用牛车,小的家庭甚至用人来背粮,运粮的队伍浩浩荡荡、不绝于道,远的地方三千里,近一点的也有一千多里地。王莽的时候,招募囚徒、甲卒、丁男等30余万人,把粮食、兵器等从江淮一带运送到北边。这种远距离、大规模、长时间的运粮,不仅增加了徭役,关键是损耗比较严重。

《汉书·食货志》载“千里负担馈饷,率十余钟致一石。”

西汉时,运粮300石就要折损60石。

第二,为保障长期作战需要,屯田制度成为军粮供应的上上之策

三国时期,军阀混战、生灵涂炭,不是正在打仗就是准备打仗,粮食问题很突出。河北的袁绍,官兵靠吃桑葚果腹;江淮一带的袁术,拿蛤蚌做军粮;有的部队甚至出现人相食的惨象。公元196年,曹操打败了颍川汝南的黄巾军,缴获了很多农具、耕牛。羽林监枣祗请求曹操建立屯田制度,解决粮食问题。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任命他为屯田都尉,任命河南中牟人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共同负责屯田事宜。枣祗和任峻,招募老百姓在许昌的周围开垦屯田,收获粮食100万斛。这种做法被推广到各州郡,各地仓库里很快装满了粮食。屯田制使曹操出兵四方时,不用长途跋涉运输粮食,对他打败各地军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三,为保障短期战斗需要,随身携带少量军粮而后以战养战成为必要的方式

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是粮草的运送速度很多时候却赶不上作战的需要,特别是像霍去病、常遇春那样进行骑兵长距离快速机动作战时,携带过多的粮食给养,会影响到大军的行动速度及行动能力。因此,随身携带一定的军粮,而后歼灭敌人以战养战成为必要的方法。

古代打仗古人是如何提供粮食的 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第2张

第四,建立储备军粮的仓储,成为军粮供应相对成熟的方式

看《水浒传》“林冲风雪山神庙”那一段,当时林冲就是被派去看守草料场的,那也是宋朝储备军粮的形式之一。宋朝储积军粮的仓廪主要分为太仓、都仓、省仓和大军仓等。太仓是京师的各个官仓的统称,都仓和省仓是置于各州县的官仓,要说太仓、都仓和省仓是军民混用的综合性粮仓,那么大军仓就是专供大军使用的粮仓了。宋朝还设置了专管仓场事务的机构和官吏,有一套完成的粮食收纳、保存、管理、供应制度。人要吃粮,马要吃草,草料场也是相当重要的,北宋陕西沿边诸州军镇寨几乎都设有草料场。

第五,为节省运粮开支和应急所需,鼓励商贾供粮或由部队自买军粮

买粮食其实是不简单的,作战地区居民的粮食自己都不够吃,哪能卖给你呢,除非你去抢,抢了就有人造反,毕竟不是最好的办法,明代在这个方面下了些功夫。公元1370年,为解决北方边境作战军粮的筹运问题,明代推行了开中法和易粟法。开中法,是招募商人输送粮米等到北方边镇,朝廷赋予食盐的专卖凭证“盐引”,商人再凭“盐引”在产盐区领取食盐,然后到指定地方转售。易粟法,是允许部队用棉布、茶等物资在民间换取粮食。公元1371年8月,考虑到北平、陕西等地筹运军粮太困难,朱元璋命令用30万两白金、10万匹绵布,在附近郡县换取粮米,以给将士。公元1374年正月,又用白金、绵布等物资换取米、麦近8万石,保障平凉、巩昌、临洮的军饷,用近7万两白金换取160余万石粮米,保障广州的军饷。

古代打仗古人是如何提供粮食的 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第3张

总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打仗,军粮的供应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受国家的农业生产能力、作战特点等诸多因素影响,但大体上包括远距离运粮、屯垦、沿线官仓定点保障、随身携带、就近筹粮等几种形式。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