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长平之战中赵国没有换将,结果会发生变化吗?

本文已影响1.95W人 

众所周知经过长平一役,赵国元气大伤,从此战国的纷争基本落下帷幕,秦统一天下只剩扫尾工作。那么要是长平之战中赵国没有换将,结果会发生变化吗?

廉颇的消耗战

公元前260年,秦昭襄王发兵进攻赵国长平,此战是秦赵之间决定命运的一战。赵国派出老将廉颇坐镇,被秦军打得连连败退。受了几次挫之后,赵军便采取死守的策略,搞的秦军进退都不是。

廉颇虽然打法保守,但是保守也有保守的好处,那就是能消耗敌人。事实证明廉颇是对的,他固守不战,让秦军很感到着急,便使出了离间计,派人散播廉颇要投降的谣言。

要是长平之战中赵国没有换将,结果会发生变化吗?

赵王果然急了。不管他信不信任廉颇,这个节骨眼上,他赌不起。于是他换下了廉颇,让赵括上。

大战中临时换将是有风险的,会造成军心不稳,但换赵括也让秦军多了几分忌惮。

换将

因为赵括的父亲赵奢,是个有赫赫战功的大将。由于虎父无犬子的思想根深蒂固,秦国惧赵奢,认为他的儿子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赶紧派出了秦国第一大将——杀神白起

白起是出了名的战无不胜,在伊阙之战中,曾破了魏国与韩国联盟派出的24万大军,让秦军可以毫无阻拦地向东挺进。这次白起临危受命,面对赵括,他依然从容冷静。

赵括虽然有父亲的光环,也熟读兵书,但他更擅长的是纸上谈兵,实战经验欠缺。加上赵军之前一直在败,赵括一上,就想赶紧打两个胜仗以振军心。

可他这一着急,就被老谋深算的白起抓住了弱点,佯装退败,引诱赵军掉入陷阱,然后切断他们的粮草补给,一举获胜。

赵国大概也后悔换下廉颇,但是回不去了。倘若赵国不换将,就让廉颇对阵白起,这仗谁会赢?

其实答案很明显,从廉颇先前的节节败退,就能看出他想翻身几乎不可能。廉颇一开始对阵的并非白起,都已经招架得很吃力了,就算秦军不换将,廉颇要反败为胜,除非秦军出现特别大的失误,才能给他机会。

换了白起之后,廉颇军中的士气本来已经减弱了不少,再被白起一震,哪还有坚定的信念打下去。

如果廉颇一直在军中镇守,他在找到明显的突破口之前,会继续坚持只守不攻。廉颇经验丰富,根据局势,他绝不会冒然出击。

而秦军当时也是进攻无望的情况下,才出散布谣言这招。若是双方都不换将,可能会僵持到双方都疲倦退兵,赵国也不会付出太严重的代价。

要是长平之战中赵国没有换将,结果会发生变化吗? 第2张

根本原因:拖不起

但是白起的策略完全不同,面对廉颇的固守不出,他有可能会从其他视角出发找出赵军的漏洞,发起进攻。

而秦军换将是秘密操作的,廉颇根本不知,他会继续他的打法,但时间一场,他必定漏出破绽,或者坚持不下去。

赵国换将,其实最根本的愿意是国力无法支撑廉颇这样的消耗法,才让年轻激进的赵括上。

长平之战爆发之前,秦、赵就已经对峙三年了,所以廉颇还想打消耗战时,赵王才无奈地换了他,以求战事早点结束。廉颇被换下,他也心知肚明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秦国不换将,就算赵国换上了赵括,秦也能赢。因为秦国的目的是逼赵军出战,赵括来了刚好达成目的。

那为何在能赢的情况下,秦国还要换上白起呢?因为秦昭襄王的目的不仅仅是赢这场仗,而是要全歼赵军。白起打仗之狠,斩草除根不留余地,这便刚好随了秦王的心意。

仗打到了这个地步,必需要一鼓作气除掉赵国这个最强劲的对手。当时秦国已经令年十五以上的男子上战场了,可见秦国再耗下去也没人了。

所以,就算赵国不换将,秦国也会换将,赵国也一定会输。廉颇不是军事才能差,赵国输,输在整个国力不如秦国的问题上。

只是,如果赵国输在廉颇的手上,会比输在赵括手上好一些,至少不会因为急功近利出击,而被白起屠掉40多万人而全军覆没。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