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励精图治,为何却导致了大明的灭亡呢?

本文已影响1.44W人 

崇祯作为一个励精图治的帝王,意图中兴大明。

但崇祯接手就是一个烂摊子,这个摊子与其说烂,不如说是困局,一个按下葫芦浮起瓢,顾得了东头就顾不了西头的困局你,在这个困局里面,到最后,有的只是绝望。那么崇祯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了大明的灭亡呢?

01

阉党

首先,我们不能认可崇祯继位的时,得到的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他继位的过程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这要来自于魏忠贤集团。

天启帝去世之前,魏忠贤已经在谋划继承人的问题,天启一生虽无所作为,但在继承人问题上,还是坚持让自己的弟弟朱由校,也就是崇祯继位。魏忠贤在其中多加阻拦,却没能成功。司礼监掌印太监曾对魏忠贤说:主上凡事愦愦,独于兄弟夫妇间不薄。

很多人认为,崇祯继位相对是顺利的,其实不然。崇祯在进宫之后,一直如履薄冰,进宫的第一晚,他是坐到天亮,根本不敢合眼。

连吃饭都是从带的自己岳丈做的麦饼,根本不敢吃宫中的食物,可见情势之危急。

天启帝去世之后,在天启有遗言立朱由校为帝的情况下,魏忠贤秘不发丧,又讨论让太后垂帘听政。只是连魏忠贤集团的实力干将兵部尚书崔呈秀都不支持,说了一句:恐外有义兵。魏忠贤才不得已作罢。

崇祯才得以继位。

崇祯继位之后,择良机,立即处置魏忠贤,铲除阉党,客巴巴、崔呈秀等一干人皆受到严厉处分,一大批阉党人员遭受了应有的惩罚。同时,为东林党人进行了平反。

崇祯对阉党的处置可以称得上完美,为崇祯朝打开了一个新的政治局面。但遗憾的是,日后崇祯朝,很难再现处置阉党时的辉煌。

02

财政危机

崇祯励精图治,为何却导致了大明的灭亡呢?

明朝末年的的财政危机是众所周知的,但危机具体是怎么个样子呢?

崇祯继位的时候,每年的财政赤字高达130万两白银。而户部实际上已经破产,处于停摆状态。由于收入不足,连带影响户部支付能力。更为严重的是,户部累计欠九边军饷,高达9685500余两,这对当时的明朝来讲,是一个天文数字。

欠饷的后果有多么严重,不用多说。袁崇焕任蓟辽总督之后的第一件事不是训练,而是处理欠饷引起的哗变。连户部尚书毕自严的哥哥,辽东巡抚毕自肃都死于这场哗变。

可见,欠饷已经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必须立即解决。

崇祯继位之后,当然知道财政危机的重要性。崇祯在处理完阉党事宜之后,立即致力于解决财政危机。

解决财政危机的第一步,是要摸底,摸清国家的底细。崇祯是外藩继位,对国家财政了解需要时间,还好有大明有一位优秀的财政专家——毕自严,个人认为其是明朝276年最优秀的财政专家。毕自严主持户部多年,曾因魏忠贤迫害而去职,崇祯上位之后,立即重新启用他来掌管户部。

崇祯问毕自严:“昔年兵马几何?钱粮几何?今日兵马几何?因何不足”。等主要的财政问题,要求户部说明并提出足以解决的“长策”。

经过崇祯和毕自严合力,户部其后,系统地提出了12条解决财政困难的措施。包括增加盐引,令商人运粟实边,裁汰冗兵冗役,检查军饷虚冒,开发京东水田,清查天下隐田,兴办军屯等项。为了杜绝地方官侵吞赋税银两,他亲自主持编订了赋役清册,颁行天下,严格监督审核,使贪污现象受到控制。原来的官屯地亩因年代久远皆被势家豪族侵占,赋税收不上来,毕自严不畏困难,亲自主持核查清丈了官屯地亩,明令按亩起科,增加了收入。

如果,按照这个节奏下去,不说完全解决财政危机,至少能够起到一些效果。

但事情哪有那么简单。

崇祯帝启用袁崇焕收复辽东,袁崇焕大开口,要求军粮饷银,崇祯咬牙一一准许。到了崇祯二年,“己巳之变”爆发,皇太极率领10万铁骑绕过关宁锦防线借道蒙古入关,包围京师。一时间,大明40万勤王军队云集京师,粮草军饷的消耗达到顶峰。毕自严的12条财政改革化为泡影,但毕自严也算是一奇才,硬是拼到口吐鲜血,左支右拙,勉强解决了这次勤王军队的开销。

但满清入关可不是一次,而是六次,关宁锦防线战事不断,国内民变纷起,军费开支水涨船高,任凭毕自严再厉害,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崇祯四年,面对巨额的军费开支,兵部尚书梁廷栋请增天下田赋,在已经增加的520万两之外,再增新饷165万,崇祯无奈批准。

这个520万两,是在万历年四十六年,经过三次加赋所形成的。如此沉重的赋税下,而崇祯再次加赋165万。

这一条加赋批准之后,大明已经万劫不复。

崇祯在解决财政危机上花费了大量心血,在自己生日这天,还在要求下面官员上报财政数据,但这些都没有什么用了。辽事之急,民变之多,让财政根本就没有好转的可能,而是陷入了一种死循环:辽事起,大量用兵,增加军费,加饷,民变,再加饷平民变,民变更加汹涌。

03

民变

崇祯励精图治,为何却导致了大明的灭亡呢? 第2张

民变最严重的地方是陕西,造反的主力开始反而是哗变的士兵。明朝欠饷太严重了,仅仅延绥、宁夏、固原、甘肃四镇欠饷就高达244万两,欠饷一年都是很正常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大批的士兵逃跑、哗变,加上驿站裁撤人员、大量的灾民,终于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

崇祯先是安排杨鹤进行招抚,效果不佳,继而相继安排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等前去征讨,继任虽然也多有胜利,但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民变是越打越多,即便打了大胜仗,却根本无法取得最后胜利。

我们今日都明白,民变的土壤没有根除,民变是无法解决的。崇祯作为最高统治者,只是一味的去用武力镇压,是无用的。

崇祯最后安排自己的非常信任的杨嗣昌对农民军进行讨伐,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一年时间,招抚了张献忠、罗汝才,大败李自成。

我们知道,满清在崇祯在位的时间里,一共六次入关抢掠,每一次都是声势浩大,而崇祯每一次都要下旨勤王,这也就意味着要抽调镇压农民军的部队,也让农民军有了喘息的时机。

很快,民变又死灰复燃,而且愈燃愈旺。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