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既然已经得到了秦王的支持 商鞅最后为何落到五马分尸的下场

本文已影响1.33W人 

商鞅推行变法改革,是得到秦王支持的,为何最后是五牛分尸结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商鞅因秦孝公颁布的《求贤令》投奔秦国,经过多次游说,最终用“富国强兵”之策打动了秦孝公,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下,商鞅在秦国内开始变法改革。秦国在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方略后有了显著的提升,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经济也得到发展,在商鞅变法的改革下,秦国成为一个富裕强大的国家,以至于发展到战国后期,秦国成为最富强的国家。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日渐增强,为之后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商鞅是秦国富强、崛起的缔造者之一,对秦国有着重大的功绩。而商鞅也因此得到了秦国最高的“大良造”爵位(当时实行“十七级爵位制度”,大良造是最高的十七级爵位),掌握秦国军政大权,但这样一位有功之臣,最终却落得一个“五马分尸”的悲惨下场,这是为什么呢?

商鞅最终的悲惨结局,源自于商鞅作法自毙。商鞅之所以入秦,可以说是为了出人头地。而商鞅与秦孝公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一场交易:秦孝公的目的是想让秦国强大,而商鞅的目的是为了功名利禄,商鞅推行变法改革,使秦国变得富强,秦孝公封以商鞅高官和土地,这也是《求贤令》打动商鞅入秦的原因之一。

商鞅变法既然已经得到了秦王的支持 商鞅最后为何落到五马分尸的下场

秦国想要变得强大,并非是一件易事,当时的秦国处于贫困衰弱的局面,秦国经过几代君位动荡,国力已经大为削弱,商鞅想要让秦国富强,就需要在秦国内实行变法,而变法势必要对秦国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而商鞅作为一个新入秦的外来士子,在秦国没有背景、没有威望,更没有权利,商鞅要想在秦国内实行变法改革,就需要强有力的支持者。

秦孝公作为秦国的最高统治者,无疑是最佳人选。秦孝公需要商鞅使秦国“富国强兵”,而商鞅想要富强秦国也需要秦孝公的支持。商鞅推行的变法改革触动了既得利益者,侵犯了秦国旧贵族的利益,变法自然会遭到贵族们的反对,但商鞅有秦孝公的大力支持,贵族们无可奈何,只能任由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但随着秦孝公的病逝,商鞅失去了强有力的靠山。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嬴驷继位,即秦惠文王。以公子虔为首的贵族势力便对商鞅发起了攻击,为商鞅罗织罪名,诬其谋反,于是被秦惠文王下令逮捕,位高权重的商鞅至此落下了“神坛”。商鞅开了逃亡之路,但在新法之下,商鞅在秦国内无路可逃,最终被秦军杀死在郑国黾池,尸身被带回秦国,被秦惠文王下令处以车裂之刑示众,并诛灭商鞅全家。

商鞅在秦国内推行的变法改革,是得到秦孝公支持的,为何最后却落一个悲惨的结局?

商鞅与秦孝公之间的“供需关系”

商鞅变法虽然得到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但这是为了保证变法能在秦国内顺利推行,和商鞅最后的结局并没有直接关系。虽然秦国是在商鞅变法后逐渐强大起来的,商鞅也对秦国有重大的功绩,但这并不能成为商鞅获得善终的理由。“狡兔死、走狗烹”的例子在古代比比皆是,被越王勾践赐死的谋臣文种就是先例,文种和商鞅类似,都是因被构陷造反作乱而死。

商鞅变法既然已经得到了秦王的支持 商鞅最后为何落到五马分尸的下场 第2张

《史记》记载:“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秦孝公支持商鞅,是为了让秦国变强,起码在最初之时,秦孝公就是这么想的。秦孝公即位后,在国内颁布了《求贤令》广纳贤士,并许诺:“能进献奇计使秦国强大者,许其高官厚禄,分以土地。”。卫国人商鞅听闻后,便离开魏国,转而投奔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得到秦孝公的召见,商鞅为了得到秦孝公的重用,为此进行了多次游说。

《史记》记载:“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

秦孝公第一次召见,商鞅用“帝王之术”游说,结果失败,并受到秦孝公的责备;商鞅第二次以“霸道之术”游说秦孝公,但仍未得到秦孝公的重用;直到商鞅畅谈“富国强兵”之策,秦孝公大喜,商鞅才受到重用。以此可见,商鞅的目的是想得到秦孝公的重用,是为了功名利禄,而秦孝公重用商鞅是为了秦国强大,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感情,仅仅只是一种另类的“供需关系”。

《战国策》记载:“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

随着商鞅在秦国内推行的变法改革见到成效,秦国的国力也开始逐渐增强,而商鞅也被秦孝公先后封为左庶长、大良造等官职爵位。作为变法的第一责任人,商鞅在秦国的威望与日俱增,以至于,秦国百姓只知道商鞅,而不知有秦孝公。商鞅在秦国的权力与威望已经威胁了秦国的国君,在秦孝公病危之际,更是想将君位传于商鞅,这就为商鞅之死埋下了因果。

商鞅变法既然已经得到了秦王的支持 商鞅最后为何落到五马分尸的下场 第3张

商鞅变法触动了秦国内旧贵族的利益,为其惨死的结局点燃了导火索

《史记》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商鞅变法在政治上,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取消了秦国宗室贵族的世袭特权;在军事上,“军功爵制”使秦国的普通百姓也可以通过获得军功成为贵族,享受爵禄,并规定贵族无军功者,开除属籍,从而导致秦国内的一部分贵族沦为平民;在经济方面,废除了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导致贵族的财产受到损失。在商鞅变法中,旧贵族势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商鞅变法既然已经得到了秦王的支持 商鞅最后为何落到五马分尸的下场 第4张

商鞅变法的成功推行,商鞅的官职、爵位越来越高,权力也越来越大,但商鞅也被很多宗室贵族越发的痛恨。并且商鞅变法讲究是以法治国,贵族失去了“刑不上大夫”的特权,太子犯法,商鞅依法惩处了太子的老师,为商鞅的惨死埋下了导火索。而商鞅在功成名就后,不仅没有听从赵良的规劝,反而在封地内,用新法逼迫秦国的贵族子弟。

《史记》记载:“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

最终商鞅迎来了杀身之祸,秦孝公于公元前338年病逝,商鞅失去了秦孝公的支持。新即位的秦惠文王本就对当年的受罚一事介怀,而受商鞅压迫的旧贵族势力便趁机联合起来给商鞅罗织罪名,诬其谋反。加上此时的商鞅在秦国威望极高,已经威胁到秦惠文王的君权。秦惠文王便趁此时机,抓捕商鞅,商鞅最终被秦惠文王处以车裂,并被族灭全家,成为秦惠文王巩固权力和地位的垫脚石。

商鞅变法既然已经得到了秦王的支持 商鞅最后为何落到五马分尸的下场 第5张

结语:

商鞅凭借着虚饰游说,从而得到秦孝公的重用。任用后,便刑罚太子之师,商鞅因此被太子(秦惠文王嬴驷)所记恨,为其结局埋下了导火索;其次商鞅变法严重的侵犯了秦国旧贵族势力的利益,打击了旧贵族的特权,被宗室贵族怨恨;最后商鞅在功成名就后,不听劝告,反而更加贪恋权势,其权势、威望已经威胁了君权。在秦孝公病逝后,这一切迎来爆发,商鞅最终也落得惨死的结局。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