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曾经留下了后路,为什么被崇祯皇帝忽视?

本文已影响9.63K人 

1368年到1644年,明朝存在了276年,共出了16个皇帝,算得上是我国历史上比较长寿的封建王朝。并且朱棣执政的时候,曾经留下了后路,为什么被崇祯皇帝忽视?

朱棣曾经留下了后路,为什么被崇祯皇帝忽视?

话虽如此,但每一位皇帝或多或少都曾为王朝永盛而做出过努力,简单点说,就是当一位开明的圣君。因为皇帝这种职业也是靠口碑说话的,自己这代多积点福,下一代也基本能稳坐皇位,高枕无忧。毕竟,任何王朝的崩塌都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期以来的积患成疾。

再说回明朝,朱元璋为了保证明朝能长盛不衰,去世前特意留下一本《皇明祖训》。旨在告诉后来的朱家子孙如何经营治理好一个国家,而朱棣也曾留下一条后路可保大明不亡。但这些措施都被明朝的末代崇祯皇帝朱由检给忽视了。

朱棣曾经留下了后路,为什么被崇祯皇帝忽视? 第2张

朱元璋的那本《皇明祖训》里无非是一些怎样做明君的治国之道,并没有什么说头。而朱棣留下的那条后路,就相当神秘了。

首先,我们来看朱棣在位时,他将皇宫从南京迁到了北京,还修建了紫禁城故宫。但他搬过来后,并没有就此废弃了南京。在旧都南京,朱棣仍然保存了一套完整的权力行政机构。这就是他给后代皇帝留的后路。

朱棣曾经留下了后路,为什么被崇祯皇帝忽视? 第3张

当时,能对明朝产生威胁的,无非是北方一些蛮族。像是后来入侵明朝的清军,他们的前身也是北方蛮族政权之一的后金。而迁都北京,一来是为了军事上防御便利,另一个原因就是即使北京失守,明朝的皇帝还能南下逃往南京,方便日后东山再起。

但崇祯皇帝并没有选择这条后路,最后在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时,羞愤不已,最终在煤山自杀殉国。这里,不得不说朱由检太过感情用事,倘若他按朱棣当年的想法,南迁到南京重振旗鼓,明朝估计还能坚挺不少时间。

朱棣曾经留下了后路,为什么被崇祯皇帝忽视? 第4张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分析一下当时的局势。闯王李自成发迹于北方,他的军事势力和重心也都在北方。朱由检不管南不南迁,李自成统一北方也是迟早的事。还不如索性给其让出来,保存自己的军事实力。

此外,李自成是一个并不开明的起义领导者。他是出了名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这也是历史上农民起义的通病。虽然其军事实力雄厚,但百姓早已被战争生灵涂炭多年,倘若李自成不改掉这些毛病。他即使统一了北方,位子也坐不长久。暴掠势必诱发新的农民起义,他下台也是迟早的事。

朱棣曾经留下了后路,为什么被崇祯皇帝忽视? 第5张

另外,让李自成统一北方,夹在中间的平西王吴三桂必定会联盟关外的清军进攻李自成,到时候两边拼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基本都不会打南方的主意,如此一来,逃到南京的朱由检还能统一南方,形成南北政权对峙的局面。

朱棣曾经留下了后路,为什么被崇祯皇帝忽视? 第6张

虽然后来逃到南方的明军残部也确实组建起了南明政权,但没有朱由检这个正统明朝皇帝坐镇,南明自己内部很快就分崩离析,不攻自破。而且,倘若朱由检逃到南方后,再想反攻北方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朱棣曾经留下了后路,为什么被崇祯皇帝忽视? 第7张

要知道,满人不是汉人,对当时的明朝百姓来说是外族。虽然朱由检并不是什么明军,但至少是汉人,但看民心这一块,朱由检就有相当大的胜算。而从清朝建立后,各地纷纷涌现的“反清复明”教派来看,也能佐证这一点。

朱棣曾经留下了后路,为什么被崇祯皇帝忽视? 第8张

然而,历史没有假设,朱由检最后还是选择了自杀。始作俑者无非是那句儒家千年古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殊不知,“大丈夫能屈能伸”“忍一时风平浪静”才是千百年来,成大事者真正的座右铭。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