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农民起义战争中,陈友谅与朱元璋的势力对比如何?

本文已影响2.75W人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鄱阳湖之战双方实力对比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元朝末年,朝政废弛,社会动乱,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南方各反元武装不断取得胜利。至正十一年(1351年)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高举义旗,各地群起响应。江南地区,徐寿辉起兵蕲、黄(今湖北蕲水、黄冈一带),攻占武昌,继取江西、湖南、浙江、四川等地。

元末农民起义战争中,陈友谅与朱元璋的势力对比如何?

陈友谅势力

至正十七年(1357年)九月,陈友谅袭杀倪文俊,自称宣慰使,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至正十九年(1359年)十二月,陈友谅挟持正欲迁都龙兴(今江西南昌)的徐寿辉,自称汉王,建都江州。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东伐朱元璋,并在途中杀徐寿辉,自立为大汉皇帝,年号大义,控制了长江中游地区。陈冲破朱元璋长江太平防线,兵临集庆(今江苏南京)城下。陈朱双方在集庆城西北的龙湾展开恶战,不巧江水落潮,百艘巨舰搁浅,陈友谅大败,逃走江州(今江西九江)。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徐寿辉的另一部将明玉珍在四川称帝,控制了四川。此外,还有方国珍起义于庆元(今浙江宁波),控制了浙东地区。张士诚起兵江北,控制了长江三角洲。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陈友谅再出兵进围攻江西洪都(今江西南昌),水陆两军号称60万人,陈友谅还动用水陆两栖作战,水船使用高大但是迟缓的楼船,却围攻洪都不下(守将是朱元璋侄儿朱文正将军),朱元璋在七月亲率20万人救洪都,出身原元军水师叛军的陈友谅于是撤围,在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选择所擅长水战迎战朱元璋。

元末农民起义战争中,陈友谅与朱元璋的势力对比如何? 第2张

朱元璋势力

至正十二年(1352年),郭子兴起义占据濠州(今安徽凤阳)。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领袖,收罗人才,整顿军队,势力日渐壮大。他采纳刘基等人的建议,制定自己的战略计划:先夺取金陵(今江苏南京),以此为基地,平定江南,最后攻灭元朝,夺取北方,统一全国。

至正十五年(1355年)五月,朱元璋在得到巢湖水寨首领廖永安、俞通海率战舰千艘投诚后,渡过长江,攻占太平(今安徽当涂)。

次年,又率水陆大军攻下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应天,取得了一个战略基地,实现了第一步战略计划。此后数年,由于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在北方牵制了大量元朝兵力,朱元璋得以先后攻占苏南、皖南、赣北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并开始东与张士诚、方国珍,西与陈友谅的势力相接触。

朱元璋要平定江南,实现第二步战略计划,势必同他们特别是同陈友谅进行激烈的争夺。因为陈友谅地处金陵上游,控制了安庆、九江、武昌三个战略重镇,占地广阔,力量强大,仅水军力量就10倍于朱元璋。因此,陈友谅的存在是朱元璋平定江南的最大障碍,他们之间的争战,不仅关系到彼此之间的生死存亡,也必将是争夺南部中国的战略决战。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