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政奉还与倒幕运动的意义 大政奉还和王政复古

本文已影响1.24W人 

大政奉还,发生时间是日本庆应三年10月14日(公元1867年11月9日)。

大政奉还与倒幕运动的意义 大政奉还和王政复古

  大政奉还现场

庆应三年(1867年)1月,由土佐藩脱藩的乡士坂本龙马,在幕府因萨长密约的同盟而政权飘摇时,为了加速日本的团结、减少内耗(因时代背景,当时英国、法国等列强也正积极谋取在日利益),因此向萨长阵营提出“大政奉还”的建议,要求幕府和平将政权交还给天皇,并组织新政府、内阁等。

1867年,新继位的明治天皇向倒幕派送去了许可倒幕的密诏,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为了转移矛头,主动提出“大政奉还”上奏文,表明将政权归还给天皇,但仍拒绝交出兵权与领地,并计划利用天皇重新掌政,在倒幕派皆对政务运作不熟悉之时,派遣家臣进入政府,藉协助之名掌控政治,倒幕派对于这样的结果很不甘心,但是由于武力倒幕的正当性锐减,因此只好暂时按兵不动。

随后,政府内倒幕派与德川派的斗争渐趋白热化;1868年1月3日,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废除幕府,并命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将一切权力重新归于天皇,从而引发戊辰战争;1868年5月3日,江户不流血和平开城,幕府至此正式瓦解。

背景介绍

第二次征长战争之后,幕府已失去统治日本的能力。因此,大部份的维新派人仕都觉得日本的政治架构应重新建造,否则日本便成为一个各藩割据的分裂国家。而土佐藩的维新志士坂本龙马极力提倡“大政奉还论”,大政奉还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幕府把政权交还给朝廷”“设立上下两个议会”“订立宪法”等。土佐藩的前藩主山内丰信认为新立法机关的首长应仍然由将军担任,於是他便写了一封《大政奉还论建白书》呈给幕府。当德川庆喜收到这封《大政奉还论建白书》后,便一口答应大政奉还的要求,因为幕府可以藉著大政奉还重新掌握统治日本的权力。1867年11月10日,明治天皇答应收回德川庆喜交出的政权。

大政奉还后,朝廷下令各藩主马上前来京都共商国策,可是只有几个藩主上京,其他绝大多数的藩主都按兵不动,因为他们不太清楚大政奉还是什么一回事,以免得罪幕府。如果再这样下去,朝廷只可要求幕府暂时继续掌管政权,因为朝廷收回政权,却命令不到全国各藩主。而倒幕派的萨摩藩及长州藩认为在这情况下,只有以武力推翻幕府政权,新政府才能顺利成立。

 经过

1867年12月8日,萨摩藩主岛津忠义率领3000藩兵从鹿儿岛分乘4艘军舰前往京都,在此之前萨摩藩已有7000藩兵驻扎在京都,于是萨摩军的总兵力达到1万。长州藩则由藩主毛利内匠率领1200名诸队队员进驻大阪西方的西宫,另外又派遣1300名诸队队员进驻尾道候命。而安艺藩也派遣300名藩兵进驻京都,虽然倒幕派已经布好讨幕阵势,但是讨幕之战并没有马上发生,因为亲幕的会津藩及桑名藩也派出重兵驻守京都,加上德川庆喜亲自率领的幕府军仍留在京都市内的二条城。倒幕派不敢轻举妄动。

1867年,萨摩、长州、安艺等藩组成讨幕联盟,策划武力讨幕;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席卷了包括京都、大阪、横滨、江户等大城市的内的幕府管辖区。幕府的统治摇摇欲坠。在这种情况下,德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1867年10月14日(日本历法)他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明治天皇,称为大政奉还。

日本在锁国时代中所遇的对手,还是一些小国如葡萄牙、荷兰等,但是到了19世纪中叶,对手改为欧、美工业先进大国,可怕的外侮由是产生。1842年清朝鸦片战争失败,被迫开放五口通商以后,欧、美各工业强国也想以武力来打破日本闭关自守的政策。其中尤以美国希望日本开关最切;除了通商以外,尚有下列两因:

(一)美国在北太平洋上的捕鲸事业颇为发达,捕鲸船只损坏,缺乏适当的修理站;

(二)美国前来亚洲各地经商的船只,须经漫长的太平洋航线,中途缺乏加煤站;因此美国就成为第一个到日本叩关的工业强国。

1853年,美国舰队司令培理(Matthew Perry)率舰六艘,强行驶入浦贺港,要求日本开关通商。当时日本见美舰武器犀利,不敢遽然拒绝,也不愿贸然接受。日本朝野正在议论纷纷之际,培理率舰暂时离去。翌年,培理率领更多舰只前来,鸣炮示威,且声言日本若不开关通商,即直捣江户幕府。日本鉴于清朝鸦片战争的失败,不得已接受美国的要求,开放下田、函馆两地为通商口岸,于是日本两百多年闭关自守之局结束,对外关系进入一个新纪元。

 船中八策

庆应三年(1867年)6月9日,坂本龙马与后藤象二郎乘藩船“夕颜丸”,由长崎出发,共记下八条政治主张,一起完成了著名的“船中八策”:

1、天下政权奉还朝廷,政令宜出朝廷。

2、设上下议政局,置议员参赞万机,万机宜决公议。

3、有材之公卿、诸侯及天下之人材,备为顾问,赐以官爵,宜除以往有名无实之官。

4、与外国交际,广采公议,新立至当之规约。

5、折衷古来之律令,新撰永恒之大典。

6、宜扩海军。

7、置亲兵,使之守卫帝都。

8、金银货物宜与外国设平均之法。

大政奉还与倒幕运动的意义 大政奉还和王政复古 第2张

  西乡隆盛

庆应三年(1867年),在“夕颜丸”上,坂本龙马把船中八策交给后藤象二郎。后藤象二郎将船中八策交于德川庆喜。1867年6月下旬,德川庆喜将《大政奉还案》送交西乡隆盛。1867年11月间,坂本龙马在《船中八策》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政府纲领八策》。1867年11月15日夜,坂本龙马来不及看此提议的成效,就在京都酱油商“近江屋”遭刺杀身亡;当时正与坂本龙马谈话的中冈慎太郎亦被刺,在3天后死亡。

 武力进逼

庆应三年(1867年),德川庆喜在二条城举行了大政奉还的仪式;天皇颁布《王政复古令》,废除幕府,标志着日本进入明治新政府时代。

坂本龙马死后,新政府和幕府对大政奉还实质内容的认定有歧异,德川庆喜率兵前往大阪,萨长同盟再次以武力进逼,德川庆喜败退江户。直到最后,萨长同盟以西乡隆盛为代表,幕府以胜海舟为代表进行和谈,幕府时代才正式告终。

 影响

政治

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了,对日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多项改革,封建体制被摈弃,引进西方的政治体制,包括了西方的法律体系以及政府体系。

此外,其他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多项改革使日本强大起来。1879年4月,日本强行吞并了琉球国(琉球群岛)。日本随之膨胀的野心也导致了之后的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以及日俄战争(1905年)。在这些战争中日本占领了朝鲜、台湾等多处领地。

文化

大政奉还后,天皇按古制重新接掌政权,日人亦要从上古大和文化中寻找民族主义的基础,民间出现一片复古热;但明治维新却同时大举引进西学,崇尚欧美文明。

新旧文化交替,也令文字改革呈现多元路线:学者们或提倡假名,或罗马字派,或新造文字、又或废除日语,转说英语;而罗马字派、假名派、新文字派在各自的派系内,对于应采用哪种书写方法又有分歧。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