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大案之一的奏销案是怎么回事?有多少人受到了牵连?

本文已影响1.79W人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江南乡绅渐渐开始不按照朝廷的要求,不在私塾学习修生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事,而是利用自己的特权以及高于普通百姓的社会地位,为非作歹,不少人成为了地方的邪恶势力。他们打通官员,明目张胆的不交税,这种恶意抗税的行为也是导致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清朝政府为了严厉打击乡绅抗税的行为,便有了之后的“江南奏销案”,一场因为征税而引发的惨剧。

江南奏销案也被当时的清政府称为“辛丑江南奏销案”、“顺治十七年江南抗粮案”、“江南抗粮不纳案”等,“奏销案”只是时人与后人对于这一案件的隐晦称呼。由于江南一带是历朝历代的赋税种地,江南乡绅也被列为朝廷首要打击对象,江南地区也的确受到了针对,因此也被称为“江南奏销案”。

江南三大案之一的奏销案是怎么回事?有多少人受到了牵连?

江南地区乡绅欠税的情况原本就十分严重,当地豪强凭借着昔日权势进行贿赂、制造假账、拖欠钱粮等行为,导致江南地区处于亏欠状态,清军入关后,这样的不良局面并没有得到缓解。清朝初期,战争不断,生产力的恢复还需要时间,军饷也随之告急,全国的财政需要重新整顿,江南地区作为财赋重地更是重点关注对象。清政府为了压制乡绅特权,打压当地达官士绅,便以追逼钱粮为由,制造了奏销案。

顺治帝发布长篇谕旨,下令户部采取有效措施,力求追回历年拖欠的数目。然而江南一带的士绅实例盘根错节并且根深蒂固,仅凭一道谕旨想彻底清除这些势力是远远不够的。康熙登基后,为了清除这种积弊,下达了更为严厉的谕旨,自此才真正在江南地区掀起腥风血雨。

江南三大案之一的奏销案是怎么回事?有多少人受到了牵连? 第2张

江宁巡抚朱国治对于士绅的追查十分严酷,凡是欠粮者,不管钱多钱少,官大管小,一律受到处罚。在高压政策下,有人因为只欠了一厘而被降级,有人因为只钱了七丝而遭到了罢免,秀才、举人、进士,但凡欠了粮,都会被革去功名出身。哪些没能力缴纳钱粮的人,会遭到官府的催逼勒索,处境十分艰难。探花出身的翰林院编修叶方蔼因为欠一钱,被降至二级,因而民间有了“探花不值一文钱”的戏说。其中也有不少人被逮捕,被捕者都送到刑部议处。

朝廷还将办理欠税与官员的任免考核相联系,任务如期完成者,能够加官进爵,未能完成者,则面临严峻的处罚。在这样的步步紧逼下,各地官员不得不加大清查力度,更加大胆地催征。

江南三大案之一的奏销案是怎么回事?有多少人受到了牵连? 第3张

奏销案起初只限于无锡、嘉定两县,愈演愈烈之下未完成钱粮的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与溧阳一县的官绅全都受到了波及,吴伟业、徐乾学、汪琬等江南乡绅中的著名人物几乎全都包含在内,前后累积黜降1.3万余人,涉案人员之多、地域之广、惩治力度之大,可谓是恒古未有的,江南缙绅豪强也在此案中受到沉重打击。

奏销案本质上就是清朝政府对于江南缙绅豪强的一场讨债事件,清理了在赋税方面存在的积弊,巩固了基本财政支持,也杀鸡儆猴,维护了自己在江南乃至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

原创独家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