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刘备相比 两人为什么会选择对方

本文已影响7.82K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诸葛亮和刘备,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三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刘备和诸葛亮这一对君臣的相交相知成为后世千古佳话。回想起公元208年前后,那时候的刘备寄居于荆州刘表处一无所成,诸葛亮也还在南阳卧龙岗一边躬耕,一边读书。

对诸葛亮而言,刘备为何是他的最优选择?对刘备而言,诸葛亮是否就是自己苦苦寻找能辅佐自己的贤才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一来分析下

先说一下在北方屡战屡败逃亡荆州的刘备所面临的窘境

刘备自公元184年举兵镇压黄巾起义起,到公元208年请诸葛亮出山之前,20多年年间多次遭受沉重打击,先后投奔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单是妻妾儿女被他人俘虏和逃跑失散,即有三次之多。

据《九州春秋》记载,刘备依附荆州刘表后,在荆州居住六七年。有一天刘备发现自己大腿生出赘肉,由此感概而落泪。刘表见了,询问何因,刘备回答:“我过去常常骑马,大腿没有赘肉。现在不再骑马了,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时光飞逝,人即将步入垂老,却没能建功立业,因此感到悲伤。

诸葛亮和刘备相比 两人为什么会选择对方

自从那一日髀肉之叹后,刘备即闭门静思日后自振之计。他把自己和曹操相比,曹操之所以能在北方大放异彩,不仅有将有兵,更有一个强大的谋士团队,而自己在创业过程中,始终缺乏一个能够提供思想指导和谋略设计的谋士智囊团,所以曹操能胜多败少,而自己屡战屡败。

诸葛亮和刘备相比 两人为什么会选择对方 第2张

不错,他自己手下也有糜竺、孙乾等幕僚,但是这些人只能作具体的文职工作,在政治格局、见识、谋略方面甚至还不如自己高明。由于没有像张良、萧何之类的得力谋臣,大到政治规划,小到临阵战术,大都只有用缺牙老人咬虱子之法——靠碰运气。这种办法,小打小闹还可以应付,要想建大功,立伟业,那就如同盲人骑瞎马一样,只有失败的结果等着自己。

以上正是颠沛流离多年一事无成的刘备正面临的窘境,47岁了还在寄人篱下,如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如何实现自己的抱负和事业毫无头绪。

因此,若想自振自强,首要的急务就是要建立自己的谋士智囊团,特别是要寻找一位如商汤之伊尹、文王之姜尚那样称职的辅佐。后面刘备就开始在荆州遍求贤才,直到先后遇到徐庶和司马徽后,才知道要寻求的贤才就是卧龙诸葛亮。

二、对诸葛亮而言,刘备为何是他的最优选择?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有经世济国之才,他选择明主的条件有哪些呢?

1.是此人要胸怀大志,而且度量弘广,能够使诸葛亮尽其才用。

2.要与他的理想目标一致,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的英雄豪杰。

3.二是此人身边没有可以与诸葛亮比肩抗衡的谋臣智士,这样才能保证诸葛亮充分施展才华,一枝独秀,压倒群芳。

当时可供诸葛亮选择的比较多,一统北方的曹操、虎踞江东的孙权、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璋等等,诸葛亮一个都没选择,诸葛亮想要的是要一个与理想与自己一致的英主。

诸葛亮和刘备相比 两人为什么会选择对方 第3张

曹操是挟天子的权臣,而且性格多疑,手下谋士众多,曹操并不缺诸葛亮这样的人才。

孙权是割据江东的野心家,江东世族盘根错节,诸葛亮没有这样的世家背景,况且诸葛亮兄长诸葛瑾已经效力于孙权,诸葛亮跑去江东也不是最优选择。

刘表是个素无大志的座谈客,当时逃亡到荆州避祸的才俊很多,刘表不能招揽,在袁绍与曹操决战官渡之际,刘表多次错过机会保持中立,也是个毫无目光的短浅之辈。

诸葛亮和刘备相比 两人为什么会选择对方 第4张

刘备虽然屡战屡败,却能屡败屡起,并不灰心丧气。到了将近五十岁时,仍然不甘沉沦,奋起拼搏。这样一种韧劲,在汉末群雄中确实罕见。

但是眼下的刘备,还表现出另一项非常宝贵的个人品质,就是能够认真反省自己,总结失败受挫的原因和教训,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不能自拔。

诸葛亮和刘备相比 两人为什么会选择对方 第5张

细数之下,当时也就刘备符合诸葛亮的选择。也只有刘备是想伸大义于天下,扶汉的英雄,所以刘备才是诸葛亮心中的明主。

令人敬佩的三顾茅庐——诸葛亮感恩涕零之下选择刘备

对于“三顾茅庐”的过程,陈寿的《三国志》记载简略,只说“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诸葛亮在其《出师表》中,也只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一句带过。究竟前两次诸葛亮是真的外出未归,还是托辞不见?这真情虽不得而知,但是,刘备的诚心诚意,却由此而表露在诸葛亮面前了。

诸葛亮著名的《出师表》中,深情地回顾往事:“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当时的“感激”一词,准确含义是感动和激励,与后世含义有所不同。而后世传诵这一千古名篇,大多着眼于刘备前往隆中草庐的次数,一而再,再而三。其实孔明之所以“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也就是由此深受感动和激励,于是许诺追随先帝开创大业。其真正的原因,不仅在于刘备的多次拜访,更在于二人之间年龄、地位和资历的悬殊差距。

就年龄来说:当年刘备虚岁四十七,诸葛亮虚岁二十七,相差整整二十岁,诸葛亮属于名副其实的晚辈。

诸葛亮和刘备相比 两人为什么会选择对方 第6张

就地位而言:刘备当时的官职是左将军,宜城亭侯,左将军为东汉高级军职的第五等。《续汉百官志》云:“将军比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第一等的大将军至第四等的卫将军,相当于文官最高级的三公。第五等的前、后、左、右四将军,则与文臣的九卿相当。反观诸葛亮,仅是一介草民,而且还是一个襄阳西郊隆中耕田自给的农村青年。

就资历而论:刘备已经进入官场二十余年,而诸葛亮却从未有过从政的经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毫无经验的新人。

如果二人在年龄、地位和资历三者上大体相当,三顾草庐也不会使诸葛亮产生太大的“感激”。因为登门三次并不难,只有拜访者年龄、地位和资历都明显高于受访者时,诚心诚意登门三次,才显得难能可贵,因而其效果就非同寻常了。从上面所引“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行文来看,诸葛亮最先提到的就是“卑鄙”,即自己在地位身份上的卑下鄙贱,而刘备却多次“枉屈”,即枉驾屈尊;在这之后,才提到三次来访草庐。可见他自己心中最为“感激”的,首先在刘备没有年龄、地位和身份上的计较和矜持,其次才是来访次数得多。

诸葛亮和刘备相比 两人为什么会选择对方 第7张

最后:诸葛亮选择刘备正是看中了刘备是个辅佐的明主,刘备这个平台也正是自己需要的,同样刘备这个集团也正需要诸葛亮这个有经世济国之才的智囊。诸葛亮不选刘备最终会终老在南阳卧龙岗,刘备没有诸葛亮也没有后面王霸事业,刘备选择了诸葛亮,诸葛亮亦选择了刘备,正应了乱世之中的那句名言“君择臣,臣也择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